当前滚动:三月三拜轩辕 传承文化乐享春游
“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拜轩辕。”4月22日(农历三月初三),正值祭拜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轩辕黄帝的日子。位于北京市平谷区山东庄镇的轩辕庙区域热闹起来,山上钟鼓声响起,祭拜仪式庄严有序,山下人头攒动,围观祭拜仪式直播大屏,看汉服秀,逛市集,乐享春游。
当天,首届平谷轩辕文化旅游节暨汉服赏春游园会活动在山东庄镇轩辕庙区域举办。活动由北京市平谷区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平谷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平谷区山东庄镇人民政府主办,围绕“弘扬轩辕文化·传承华夏文明”主题展开,着重突出了“展轩辕文化、观传统仪礼、着汉服游艺、享人文盛宴”内容。
【资料图】
此次活动包括轩辕祭祖祈福和汉服文化展示两大部分,涵盖开幕式、政府推介、轩辕黄帝古祭、传统祭祖祈福展演、晴耕雨读文化活动、天幕区活动、茶文化雅集、非遗传承展示、山东庄有礼展、平谷本地文化展、文明挂福袋、后备厢集市、农特产品展销、休闲娱乐等内容。
上午8:30左右,开幕式在舞龙舞狮表演《福佑中华》中开启。主会场舞台设置在山脚下的果园里,在远处青山、周围绿树的衬托下,舞台色彩格外鲜亮。此时,台下已经聚集了大量围观的居民或游客,他们翘首而望,脸上满是欢喜之情。
舞龙舞狮表演《福佑中华》 本报记者 李志刚 摄
接下来的汉服展演是今天的重头戏。融合了传统与时尚的汉服惊艳亮相,儿童身着汉服,脚步轻盈、表情灵动;少年身着汉服,步履矫健、充满朝气;青壮年身着汉服,步伐持重,仪表堂堂。汉服秀更是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为了满足游客需求,现场设置了汉服、雨伞等租赁区域,同时围绕书法、围棋、茶艺、折扇、桃花、翠竹等元素设计了大量拍照打卡点。
汉服展演 本报记者 李志刚 摄
开幕式后,嘉宾们拾级而上,登上附近山顶,进入轩辕庙,观看和参与轩辕黄帝古祭展演。作为此次活动的核心内容,古祭展演从击鼓鸣钟开始,依次经过演礼者就位、主祭上香、初献、亚献、终献、饮福受胙、望燎等环节。山下的观众可以通过大屏幕实时观看整个过程。庄严肃穆的祭拜过程,传递出对历史的敬畏、对中华民族同根共祖的认同和感念。
嘉宾拾级而上 本报记者 李志刚 摄
50余名身穿汉服的中学生唱响《黄帝颂》 本报记者 李志刚 摄
祭拜仪式 本报记者 李志刚 摄
祭拜仪式 本报记者 李志刚 摄
与此同时,活动的各个展区人头攒动,前来“凑热闹”的居民游客络绎不绝。在祈福墙前、祈福树下,大家将承载美好祝愿的福袋、福牌挂在祈福墙上。在后备厢集市,汇聚了剪纸、发绣、木雕、风筝、毛猴、錾刻、葫芦烫画等非遗技艺,还有很多非遗传承人与民众现场互动。
轩辕文化长廊 本报记者 李志刚 摄
汉服巡游 本报记者 李志刚 摄
雨伞长廊 本报记者 李志刚 摄
后备厢集市 本报记者李志刚 摄
文创展位本报记者 李志刚 摄
小朋友观看毛猴本报记者 李志刚 摄
奇石展位本报记者 李志刚 摄
围棋体验区本报记者 李志刚 摄
曹氏风筝制作技艺传承人王晓宇在现场热情地给观众讲解曹氏风筝的制作过程。她说:“很多小朋友对风筝制作很感兴趣,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老手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随后记者还遇到了北京观赏石协会副会长、平谷分会会长刘守东。他留着马尾辫、一身唐装,谈论起石头可谓头头是道,尤其是对于产自轩辕庙附近的“轩辕石”十分了解,从形成到意象都有独到见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我喜欢奇石,然后就开始研究奇石。对于青少年来说,也是如此,找到自己的爱好,就更容易获得知识。”刘守东说。
农特产展销区同样人气颇高,青团、花馍、野菜饽饽、肉饼、小熏鸽、灌肠、粉肠、烧饼、冰糖葫芦、水果罐头、各类干果等引得大家味蕾全开。离开展销区时,几乎每人手里都多了一份美食,脸上也多了一份幸福的笑容。
关键词:
上一篇:【绿色中国】“追风逐日”的新能源
下一篇:最后一页
广告
X 关闭
X 关闭
-
-
京张高铁每日开行17对冬奥列车
京张高铁每日开行17对冬奥列车 预计冬奥服务保障期运送运动员、技术官员、持票观众等20万人次 2月6日,2022北京新闻中心举行“北
-
-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 小学生朱德恩深情演绎《我和我的祖国》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 小学生朱德恩深情演绎《我和我的祖国》 9岁小号手苦练悬臂吹响颂歌 2月4日晚,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9岁的
-
-
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这19首乐曲串烧不简单
多名指挥家列曲目单 再由作曲家重新编曲 本报专访冬奥开幕式音乐总监赵麟 开幕式这19首乐曲串烧不简单 “二十四节气”倒计时、
-
-
“一墩难求” 冰墩墩引爆购买潮
设计师:没想到冰墩墩成爆款一墩难求冰墩墩引爆购买潮 北京冬奥组委:会源源不断供货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近日引爆购买潮,导致一墩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