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聚焦:爱看头评|推广生态葬,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善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清明节到来之际,成都市民政局向广大市民发出祭祀倡议,倡导礼厅祭祀理念,采用鲜花祭祀、网络祭祀、居家追思、植树缅怀等绿色环保方式,严禁野外用火,禁止焚烧纸钱、禁止燃放鞭炮等。清明节将至,殡葬话题引人关注。日前,成都市锦江区民政局联合金沙陵园举行了“生态礼葬·与爱随行”公益生态树葬活动。
树葬是生态安葬的重要形式,采用可降解骨灰盒将逝者骨灰安葬于树下,3-6个月内骨灰溶解,骨灰与泥土鲜花融为一体,融入大地,真正实现“入土为安 ”。以前,人们觉得没有墓地,逝者无法“入土为安”,生者无法扫墓、祭奠。而更多人则是因为从众心理或者攀比心理,又或者是因为“厚葬祖先、泽被子孙”等封建迷信思想,所以即使相比传统墓穴,以树葬、花葬等为代表的生态葬法不仅节地环保,且售价低廉,但多数人仍然更愿意选择为逝去的亲人立碑造墓,却很难接受生态葬。
但随着推崇厚养薄葬,绿色殡葬的文明新风日渐深入人心,现在越来越多人接受生态葬法。以树为碑、以花草为伴……让逝者以最自然的方式长眠,跟青山绿水融为一体,是真正意义上“生于自然,归于自然”的安葬方式。而且生态葬不用建穴立碑,既能让逝者魂归自然,永享安宁,还能节约用地面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更好造福子孙后代。同样是安息,选择生态葬,这是值得后人感恩、尊敬与铭记的善举。
既是善举,自然会得到善待。据了解,自2017年奖补政策实施以来,全市已有近6000名逝者享受节地生态奖补,累计发放奖补资金1000余万元。这不仅仅是一个个数字,它的背后,是人们的观念在不断更新变化。虽然殡葬向绿色转型依然任重而道远,但相信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绿色环保、叶落归根的生态安葬理念定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现在,我们也看到相关部门正加强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厚养薄葬”移风易俗观念,落实完善节地生态葬奖补政策,引导更多群众选择花葬、树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甚好!(王文娟)
关键词:
广告
X 关闭
X 关闭
-
-
京张高铁每日开行17对冬奥列车
京张高铁每日开行17对冬奥列车 预计冬奥服务保障期运送运动员、技术官员、持票观众等20万人次 2月6日,2022北京新闻中心举行“北
-
-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 小学生朱德恩深情演绎《我和我的祖国》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 小学生朱德恩深情演绎《我和我的祖国》 9岁小号手苦练悬臂吹响颂歌 2月4日晚,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9岁的
-
-
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这19首乐曲串烧不简单
多名指挥家列曲目单 再由作曲家重新编曲 本报专访冬奥开幕式音乐总监赵麟 开幕式这19首乐曲串烧不简单 “二十四节气”倒计时、
-
-
“一墩难求” 冰墩墩引爆购买潮
设计师:没想到冰墩墩成爆款一墩难求冰墩墩引爆购买潮 北京冬奥组委:会源源不断供货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近日引爆购买潮,导致一墩难求